7月30日,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江汉平原综合试验站站长、荆州农业科学院院长胡爱兵,副院长范进民一行到监利市、公安县等地开展棉花田间管理及高温干旱防范指导。
监利市上车湾镇红南桥村是荆州农科院乡村振兴示范点,胡爱兵一行来到田间,认真查看了棉花长势,村书记胡步洲详细介绍了前期棉花生产管理情况。胡爱兵结合棉田生长情况及近段时间高温干旱天气,提出三条指导意见,一是要做好分类化控。对长势过旺棉株要做好化学调控,减少水分消耗,对于受干旱影响瘦弱棉株要喷施芸苔素内酯等生长促进剂,增强抗性;二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干旱条件下,棉花抗逆性减弱,容易受到病虫害侵袭,要及时查看棉田病虫害发生情况,并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控;三要做好花铃期肥水管理。建议在上午9点前或下午5点后喷施营养型或生物型叶面肥,补充营养,减少落花落铃。
在公安县毛家港镇春晖家庭农场棉花基地,春晖家庭农场负责人向培春介绍,农场今年主要种植3个棉花品种,面积830亩,夏直播棉已有12-14盘果枝,大桃4-6个,胡爱兵一行对春晖农场棉田管理给予了肯定。在华棉2270棉田,胡爱兵指出,华棉2270上桃比较集中,需肥量大,一定要结合品种特性做好差异化管理,花铃期尤其要注意根据棉株长势适当补施叶面肥,防止后期早衰。深入棉田,胡爱兵发现田间有甜菜叶夜蛾和烟粉虱发生,他提醒向培春要做好病虫防治,注意交替用药,避免出现抗药性。胡爱兵希望向培春能再接再厉继续抓好田间管理,做出典范,带动周边棉农共同增收致富。
接下来,荆州农科院将进一步畅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科学管理技术扎根田间地头,让丰收的希望在广袤棉田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