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梅”以来,降雨量偏多、雨量集中、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对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为做好梅雨期农业科技抗灾救灾工作,荆州农科院以农业科技“五五”工程、“五一0”工程为抓手,充分发挥国家、省各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515”协同推广等农业科技资源优势,及时组织科技人员到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为农业灾后恢复生产、降低灾害损失提供强劲科技支撑。
全院科技抗灾救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整体部署、统筹安排,第一时间制定并印发了《荆州农业科学院关于做好梅雨期间农业科技抗灾救灾工作行动方案》,成立了以院党委书记杨昌斌、院长胡爱兵为组长,院领导班子其他人员为成员的荆州农科院科技抗灾救灾行动小组,共组建4个抗灾应急服务小组,全面推进科技抗灾救灾。
为减少当前在田作物受灾影响,荆州农科院水稻、棉花、蔬菜、旱杂粮(大豆、玉米)等4个应急服务专家小组分赴一线,开展现场指导。6月24日、27日,院长胡爱兵带队到公安、石首开展棉花灾害防范及田间管理指导;6月27-28日,院党委书记杨昌斌带队到江陵指导水稻、蔬菜、玉米抗灾生产。近日来,荆州农科院共安排科研专家35人次,分赴10家农业经营主体点对点指导抗灾救灾。
为进一步提升抗灾救灾成效,扩大抗灾生产技术指导覆盖面,荆州农科院通过垄上行、抖音、三农热线、微信等线上网络平台开展抗灾救灾宣传指导,共发布水稻、棉花、大豆、西瓜、蔬菜等灾害防范及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短视频5个,垄上行专题报道2次,三农热线连线1次,在微信群发布灾后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措施8条。
抓好农业防灾减灾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的关键一环,接下来,荆州农科院将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做好灾害防范技术指导,科技赋能防灾减灾,全面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人:张华、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