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凤阁官网登录入口_聚凤阁信息交流_2023风楼阁全国信息聊天软件

“万元田”托起农民致富梦——荆州农业科学院助力监利打造“双全”油菜产业模式

近日,监利县程集镇南桥村一组宋敦敏师傅将自己20多亩田的油菜收割后,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2元出售给监利县金草帽合作社。他开心地说:“可别小看这一亩油菜,以后可以给我带来上万元的收入呢。”


一亩田能够产生上万元效益吗?让我们到监利县金草帽合作社寻找答案。


引进7D设备  院专家全程指导


监利县是全国油菜生产第一县,金草帽合作社负责人周祖清是当地能人。他说,油菜“万元田”构想是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王汉中院士提出的,目前已经在四川、马鞍山等地试点推广,达到了预期效果。它综合运用了国内顶尖科研院所的核心技术,目的就是把农民种植油菜的亩产值提升到1万元以上。其中最核心的产品是绿色菜籽油,试点地区每公斤成品油能卖到100元以上,且受到市场追捧。


金草帽合作社是荆州农业科学院实施省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的合作示范基地。该院油菜团队经常前来指导服务,其间多次向周祖清推荐新型的油菜绿色高效加工技术,并陪同他到枝江、松滋等地考察。多番考察对比后,合作社终于决定引进*********的7D加工设备。


在荆州农业科学院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周祖清与中油所多次对接,仔细规划产业发展和设施设备引进以及配套技术。周祖清说:“荆州农业科学院的专家把合作社的事当自己的事来跑,为我们规避风险,争取最优政策,让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用最少的钱办成了******的事。”


项目于2018年开建,荆州农业科学院油菜专家全程护航,对每一个环节精心指导把关。


挖掘油菜价值链  充实农民“钱袋子”


2019年2月,荆州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周祖清田里的油菜遭受冻害。他将受害油菜拍下照片,通过微信传给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荆州综合试验站站长陈洪洲。第二天上午,荆州农业科学院的几位专家就来到合作社,指导他采取“天晴后开沟排渍、增施腊肥、摘除早苔”等措施抓紧进行补救。


终于,第一桶7D多功能菜籽油成功产出,香浓色正口感好,富含多种活性功能营养成分,不含反式脂肪酸和苯并芘等有害物质,在当年举办的湖北省农博会上受到消费者青睐。


周祖清发展的信心更足了。2019年,他扩大优质油菜种植面积,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标准化生产+品牌营销”的模式,网络750户种植大户,建设万亩油菜绿色原料生产基地和油菜“一菜两用”(菜薹+油菜籽)生产基地。除了菜籽油,其副产品油菜薹、花蜜、菜籽饼也很俏,受到消费者和周边水产养殖户欢迎。


周祖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仅在种植环节,每亩田就能给农民创造近3000元的价值。他信心满满地说:“今年,我们将深入挖掘程集镇历史文化名城资源,开发油菜花期观赏价值,推动文旅与农业深度融合。同时,进一步打响7D功能型节籽油市场品牌,早日实现油菜‘万元田’梦想。”


陈洪洲介绍,荆州是全国油菜生产第一大市,粮棉油是荆州的传统优势农产品,却不是农民朋友发家致富的“钱袋子”。此次在监利县打造的油菜“万元田”模式,将以程集镇为重点,以监利县金草帽合作社为核心,以7D功能性菜籽油为拳头产品,集成运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京机械化研究所等科研院校的多项核心技术,开发“一菜两用”、花蜜、油饼等,使每亩油菜的产值超过1万元。


陈洪洲说,下一步将打造全区域油菜全产业链(“双全”油菜产业模式),挖掘油菜价值链,全力增加农民收益,提升农民种植积极性,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健康油品的需求,推动油菜产业在长江流域快速发展,让传统优势作物焕发新生机,确保国家食用油安全。


《荆州日报》记者 周军  通讯员 刘署艳